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华夏游记【四百三十】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19
586

郭进拴|华夏游记【四百三十】


        我们所看到的这座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典雅古朴、肃穆端庄的建筑物,是淳安人民为纪念清官海瑞重新建造的海公祠。这座祠是淳安民间雕刻艺人创作的珍品之一。它集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于一身,这些匾额、楹联,大多出自名家手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据志载,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海瑞任职期满调离淳安后,淳安老百姓就自发捐地集资,在县城建造了海公生祠,树“去思碑”,以作纪念。万历五年(1577年)海公祠迁建县城对岸南山,恰好与县衙门隔水相望,造成一种“登堂如见海先生”的意境,借以缅古戒今。无独有偶,今天海公祠的朝向,也对着县府大院,为此赵朴初先生便把这“祠堂对公堂”的典故写进楹联。

   湖光山色,美景如画,只可惜自己不是诗人,胸无点墨来拨弄诗情画意。真可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呀! 

       登上梅峰岛,俯瞰诸岛,星罗棋布,港湾纵横交错。尤如文言墨客泼洒的墨迹,勾画于镜面之中;犹如一颗颗奇异的珍珠镶嵌于浩瀚的波光之中,奇珍魁宝,美不胜收。真是有“不上梅峰观岛,不识千岛真面目”之感!  龙山岛是千岛湖江心的一座小岛,这座岛除了其醉人的风光和旖旎的景致外,最使其闻名在外的则数其岛上的海瑞祠了。海瑞不仅与淳安有识而且有缘,海瑞在来淳安之前,淳安不仅贫困,而且此地百姓饱受地主的奴役和政府苛捐杂税的盘剥,人民民不聊生,许多百姓因徭赋过重而逃亡。海瑞到此后,通过走访,丈量土地,查实人口,按土地数目分摊赋税,实行“均徭法”,使淳安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另外,诸如“海瑞平冤”、“智惩纨绔”、“海瑞拒贿”等民间故事也是在此留下的,他用实际行动给政府官僚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政课。自此,他也在当地获得了“海青天”的美誉。淳安人民为了纪念他,在千岛湖的龙山岛为他修建了海瑞祠,此地人民世世供奉,香火不断,虽历经几百年风雨,海瑞祠依旧屹立于此。如今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此凭吊,至此已成千岛湖第一胜景。


        这种美,是一种大自然的美,是一种伟大的美,千岛湖上一千零七十八个岛屿都排列得错落有致,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壮观,什么神龙岛,什么月光岛,听着名字就令人觉得栩栩如生,美不胜收。这里的岛虽然都不大,但个个岛上都风光旖旎,满岛郁郁葱葱。青松,梧桐,水杉,毛竹相依相衬,红黄相间的山花点缀其中。或见“鱼行檀树下,猿挂岛藤间”,或沿竹林曲径,看孔雀却在山坡上漫步,三五为朋地在树上栖息,到处都充满了浓浓的自然情趣。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四百二十九】

下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六百五十二】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