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放歌中原【三百五十九】 风穴寺接圣桥赋
夫风穴古寺,千年梵境,钟灵毓秀,佛韵流馨。其侧接圣桥者,如长虹卧波,跨于碧水之上,通于梵宇之间,自有一番玄妙气象,令人心驰神往,感怀不已。
观夫接圣桥之形,势若游龙。青石垒砌,坚如磐石,历经岁月之沧桑,而风貌犹存。桥身拱起,宛如弯月,轻卧于潺潺溪流之上。栏板浮雕,花鸟虫鱼栩栩如生,仙佛圣贤仪态万千,雕琢之工,精妙绝伦,尽显匠人之巧思与智慧。桥下流水潺潺,波光粼粼,似琴弦轻拨,奏出天籁之音。水中锦鲤嬉戏,穿梭于荇藻之间,为静谧之桥增添几分灵动与生机。
若夫春至之时,桥畔柳绿桃红,烟霞氤氲。微风拂过,花枝摇曳,落英缤纷,飘洒于桥面之上,宛如天女散花,美不胜收。行人至此,仿若步入仙境,心醉神迷。夏日炎炎,桥影之下,清凉宜人。绿柳成荫,蝉鸣阵阵,坐于桥上,听流水之清音,赏山林之葱茏,暑气顿消,心境豁然开朗。秋意渐浓,霜叶似火,漫山遍野,层林尽染。桥边金菊绽放,香气扑鼻,与红枫相映成趣。漫步桥上,观落叶飘零,感岁月之流转,顿生沧海桑田之叹。寒冬腊月,瑞雪纷飞,银装素裹。接圣桥宛如一条白玉腰带,横亘于冰雪世界之中。桥栏之上,积雪如玉砌,晶莹剔透。踏雪过桥,脚下咯吱作响,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音,让人思绪飘远,沉浸于空灵之境。
接圣桥者,不仅有山水之美,更具深厚之文化底蕴。遥想当年,高僧大德、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或于此桥迎圣接贤,或于此桥谈经论道,或于此桥吟诗作画。其足迹踏遍桥之砖石,其风采留于岁月长河。桥上曾留下多少虔诚之身影,桥下曾流淌多少智慧之源泉。每一块石板,每一道纹理,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着风穴寺的兴衰荣辱。
昔有儒风、道风、释风、人风,于此交汇融合。接圣桥恰似文化之纽带,连接着古今,沟通着天地。儒者于此,感君子之风度,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道者于此,赏自然之妙境,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之趣;释者于此,聆梵音之悠扬,证空明寂静、慈悲喜舍之谛;凡人于此,沐佛之灵光,求心灵之慰藉,寻人生之方向。其风悠悠,演变古今,与时涵混,于无声处润泽着众生之心灵。
今日之接圣桥,依旧横跨于山水之间,静守着风穴古寺。虽时代变迁,世事更迭,而其神韵未改,风采依旧。它如一位默默的守护者,见证着风穴寺的繁华与宁静,守护着这片古老而神圣的土地。游人至此,或凭栏远眺,或驻足沉思,皆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历史厚重与文化魅力。
噫吁嚱!接圣桥之美,美在山水,美在人文。愿此桥长存,与风穴古寺共沐岁月之风雨,同享天地之精华,永为世人心中之净土,精神之家园。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