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加载失败

徐大军: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纲要

本文探析了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的脉络、框架与内容。古代小说与戏曲基于文本形态而表现出的亲缘关系形态,与二者所经由的口传阶段的伎艺形态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古代小说、戏曲从伎艺形态到文学形态、从口传阶段到书写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二者在故事表述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二者关系呈现出三种形态:混融形态、影响形态、交流形态。这是对各个时期二者关系的主流形态的勾勒,它们的承接与更替构成了二者关系的演变脉线。在这条脉线上二者间诸多关系现象的生成、关系形态的演变皆是由二者所具有的各种伎艺性、文学性、叙事性素质交融派生而来的。关系史的研究展示了二者同源异质、互通互融的关系形态,同源异流、相互影响的关系脉络,以及这一关系脉络上聚集的相关问题和现象,有助于深入认识小说与戏曲各自的艺术品质、形态特征和发展演变。
文学理论 2014.04.21
加载失败

伍大福:《西游记》与饮食文化脞说

《西游记》中叙写了神仙、魔怪、凡人三类人物的饮食活动,涉及的饮食品种、饮食习俗颇为丰富。这些饮食事象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学意义,突显了小说的主题,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打上鲜明的宗教烙印,体现了佛道儒三派思想交融的时代特征。
文学理论 2014.04.21
加载失败

沈伯俊纸上谈兵,自取其败——《失街亭》赏析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智慧超群的常胜英雄,但他不是神,他也有遭受挫折的时候,“失街亭”(第95回)就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关于历史上的街亭之失,《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曾有记载:“(建兴)六年(228年)春……亮身率诸军攻祁山……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三国志·魏书·张郃传》亦有较为具体的记载。罗贯中抓住了事件的关键,在“谡违亮节度”上巧作文章,而对人物关系作了调整:把魏军主帅写成是司马懿,张郃则被安排为“先锋”,这样既符合张郃勇而寡谋的性格基调(他后来正是恃勇轻进而被乱箭射死的),而且使“失街亭”这一情节成为诸葛亮与司马懿这两大军事家斗智的前奏,在《三国演义》的整个情节链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学理论 2014.04.21
加载失败

沈伯俊:《三国演义》与明清其他历史演义小说的比较

在丰富多采的明清小说中,历史演义小说是一个非常兴盛的分支。而在众多的历史演义小说中,《三国演义》无疑是最为成功的典范。将它与其他历史演义小说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很有价值然而迄今很少有人致力的课题。这里仅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文学理论 2014.04.21
加载失败

沈伯俊:“三国文化”概念初探

近年来,随着三国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和《三国演义》研究的长足进展,人们开始频繁地使用“三国文化”一词。然而,对“三国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却并未予以明确的界定。1991年11月在四川举行的“中国四川国际三国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外学者对“三国文化”的概念仍未进行深入而集中的讨论,但初步提出了两种观点:有的史学家站在传统史学的角度,认为“三国文化”即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文化;而我则从大文化的广阔背景加以观照,认为“三国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并不仅仅指、并不等同于“三国时期的文化”,而是指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以三国故事的传播演变为流,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
文学理论 2014.04.21
加载失败

刘宁:战场上被践踏的花——浅析《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

《三国演义》中并不缺少女性人物,在这部以男性为绝对主导的作品中,女性以其特殊的行为与性格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然而,在《三国演义》中,女性角色却几乎都是以悲剧为结尾的。
文学理论 2014.04.21
加载失败

刘洪强:唐僧的“紫金钵盂”考释

西游记》中唐僧的“紫金钵盂”是一个反讽,因为佛教戒律规定不能用紫金等贵金属来制作钵盂,唐僧拿“紫金钵盂”乞食乃是端着金碗要饭。佛祖向唐僧索要“紫金钵盂”类似《大庄严论》中国王向和尚索要钵盂之事。佛祖向唐僧索取紫金钵盂也是情节发展的需要。
文学理论 2014.04.21
加载失败

胡伟:《三国演义》的“春秋特征”及其成因

《三国演义》一书深受《春秋》的影响,具有比较明显的“春秋特征”。《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观念是“春秋大义”的体现;小说中一字而寓褒贬的“春秋笔法”,对历史材料的“笔削”以及“简而有法”的叙事方式都明显地受到《春秋》的影响。罗贯中作《三国演义》与孔子作《春秋》有着相似的创造动机;《春秋》本身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另外,我国古代文学有文史不分的传统。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三国演义》“春秋特征”的形成。
文学理论 2014.04.21
加载失败

曹炳建:世俗化的喜剧形象与国民的隐显人格——《西游记》猪八戒

《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以“贪”和“呆”为其外部特征,以“真”为其形象的实质性内容,是世俗化的喜剧艺术典型。本文分析了人们对猪八戒形象既喜爱又嘲笑的矛盾审美观感,认为这既和国民性格中的隐性人格和显性人格这种分裂型的双重人格有关,也是人类所共有的个人欲望与社会道德责任感矛盾的产物,同时又与这个形象的喜剧性特征有着重要联系。
文学理论 2014.04.21
加载失败

红楼梦底文学观

我们要了解《 红楼梦》 在文学上的价值,就得先把握住它的作者自己所宣布的文学观点,然后才可以进而探索其它。
文学理论 2014.04.19
加载失败

曹雪芹的忏悔录——红楼梦

《红楼梦》既为曹雪芹自述生平之作,而书中主角就是贾宝玉。所以我们可以不假思索便知道贾宝玉就是曹雪芹的化身,也就是说作者用了隐名法将自己写入作品中去的。我现在认定《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忏悔录便是从贾宝玉的一生看出来的。 谁都知道贾宝主是一个富贵闲人,有潘安般的貌,也有过人之资,假定那时他能热心举业,如他的父亲―贾政―所期望的一样,他是不难扶摇直上的,但是他不这样。他愿在脂粉队中去消磨他的时光,愿在披风抹月之词上面用工夫,结果是功名爱情都不遂意,又遭家业的凋零,这在他是不无忏意的,所以整部的《红楼梦》当中都是充满了忏意,这并非是我个人的强调,而实是作品的流露。
文学理论 2014.04.19
加载失败

《红楼梦》与“《水浒》笔法”

话石主人在《红楼梦精义》一文中说:《红楼梦》喜用复笔。……其实皆同而不同,变化不测,纯是《水浒》笔法。这里他明确地把“《水浒》笔法”与《红楼梦》正式联系起来。但这种看法其实却并非始于话石主人,早在给《红楼梦》评点的脂砚斋就已经正式说过了,不过他不称为“笔法”,而称作“文法”。
文学理论 2014.04.19
加载失败

“毁人不倦”的批评家

“毁人不倦”的批评家,在当下中国文坛恐怕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因为这太有悖于中国做人的常理常情了。我们这里通常描述批评家和作家的关系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既是“战友”,岂可“毁人”还“不倦”?
文学理论 2014.04.18
加载失败

批评的变革始于文风改变

当代文学批评的不良文风有种种表现,它首先表现为批评的矫饰化与泡沫化。近些年来,一些文学批评简直是花里胡哨的名词术语的堆积,这些文学批评纸上谈兵,无所指涉。许多文学批评大话、空话、套话、假话、胡话连篇,文学批评成了固定格式、固定套语的“自动化”组装工程。令人悲哀的是,这种泡沫批评不限于一两人,活跃在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领域的大量“评论家”多有此疾,恍如文学批评界一夜间也感染了“禽流感”,疫情严重,传染甚广。
文学理论 2014.04.18
加载失败

重建文学批评价值体系

近几年,在谈论文学时,有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几乎所有的问题最终都要牵扯出或归结到文学的价值尺度问题。比如,如何评估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和不足?如何重构文学史?如何遴选经典?如何增强当下文学批评的有效性和现实力量?这些都涉及到文学的价值观问题。温儒敏认为:“说到底,现今非常要紧而又缺少的还是相对认可的某种价值评价标准。”孟繁华说:“让批评有是非观、价值观和立场,是纠正当下批评被诟病的最好手段,也是维护批评最高正义的有效途径。”丁帆一以贯之地严厉抨击新世纪文学中价值立场的退却和乱象的形成。可见,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一个原则问题,亟待进行深度的反思、广度的整合和系统的重建。
文学理论 2014.04.18
加载失败

文艺批评家的自我批评不可或缺

文艺批评家的文艺批评虽然主要是针对作家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但在这种文艺批评中却不可缺少自我批评。文艺批评家的这种自我批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艺批评家的自我批评,二是文艺批评家对文艺批评的不断反思。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文艺批评界不乏对文艺批评的反思。从责难文艺批评的“失语”和“缺位”到提出“文艺批评的锋芒哪儿去了?”中国当代文艺批评一直处于这种质疑中。这种质疑显然是中国文艺批评界对文艺批评的反思。虽然这些反思还不够深刻,还不能完全解决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的困境,但却引起了社会对文艺批评的高度重视。与中国文艺批评界对文艺批评的反思相比,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对自身的批评却是相当匮乏的。中国当代不少文艺批评家之所以缺乏自我批评,是因为他们不能摆脱狭隘利益的束缚。
文学理论 2014.04.18
加载失败

文学批评多了物质化就少了文学味

作为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文学批评似乎远离了普通公众的视野。它们或是化身为高头讲章,仅仅作为“学术成果”,流传于学院内部;或是被出版商包装成各式各样的书评或“软文”,充斥报刊网络。然而,不可回避的是,文学批评本身具有的功能——助益于作家,服务于读者,正在逐渐丧失。
文学理论 2014.04.18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