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加载失败

史记正义论例

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 ◎ 论史例 古者帝王,右史记言,左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太史公兼之,故名曰史记。并採六家杂说,以成一史。备论君臣父子夫妻长幼之序,天地山川国邑名号,殊俗物类之品也。太史公作史记,起黄帝、高阳、高辛、唐尧、虞舜、夏、殷、周、秦,讫于汉武帝天汉四年。合二千四百一十三年,作本纪十二,象岁十二月也。作表十,匀天之刚柔十晶,以记封建世代终始也。作书八,象一岁八节,以记天地日月山川礼乐也。作世家三十,象一月三十日,三十辐共一毂,以记世禄之家,辅弼股肱之臣忠孝得失也。【考证
中国文学史 2010.09.27
加载失败

史记正义序

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 史记者,汉太史公司马迁作。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南游江、淮,讲学齐、鲁之郡,绍太史继春秋,括文鲁史,而包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而摭楚汉春秋,贯紬经传,旁搜史子,上起轩辕,下既天汉。作十二本纪,帝王兴废悉详。三十世家,君国存亡毕著。八书,赞阴阳礼乐。十表,定代系年封。七十列传,忠臣孝子之诚备矣。笔削冠于史籍,题目足以经邦。裴骃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自刘向、杨雄,皆称良史之才。况坟典湮灭,简册缺遗。比之春秋
中国文学史 2010.09.27
加载失败

史记----三皇本纪

小司马氏 撰 并注 小司马氏云:太史公作史记,古今君臣宜应上自开闢,下讫当代,以为一家之首尾。今阙三皇,而以五帝为首者,正以《大戴礼》有五帝德篇,又帝系皆叙自黄帝已下,故因以五帝本纪为首。其实三皇已还,载籍罕备。然君臣之始,教化之先,既论古史,不合全阙。近代皇甫谧作帝王代纪,徐整作三五历,皆论三皇以来事。斯亦近古之一证,今并采而集之作三皇本纪。虽复浅近,聊补阙云。 太皞庖犧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犧于成纪。蛇身人首。按伏犧风姓,出《国语》。其华胥已下,出《帝王世纪》。
中国文学史 2010.09.27
加载失败

史记在线----索隐后序

夫太史公记事,上始轩辕,下讫天汉。虽博采古文及传记诸子,其闲残阙盖多。或旁搜异闻,以成其说。然其人好奇而词省,故事覈而文微。是以后之学者多所未究。其班氏之书,成于后汉,彪即后迁而述,所以条流更明,且又兼采众贤,群理毕备。【考证】索隐单本,且又作是。故其旨富,其词文。是以近代诸儒共所鑽仰,【考证】单本,所作行。其训诂盖亦多门,蔡谟《集解》之时,已有二十四家之说。所以于文无所滞,理无所遗。而太史公之书,即上序轩、黄,中述战国,或得之于名山坏宅,或取之以旧俗风谣,【考证】单本,宅作璧。故其残文断句难究详矣。然古
中国文学史 2010.09.27
加载失败

史记在线----索隐序

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 史记者,汉太史司马迁父子之所述也。迁自以承五百之运、继春秋而纂是史。其裹贬覈实,颇亚于丘明之书。于是上始轩辕,下讫天汉,作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系家、七十列传,凡一百三十篇。【考证】司马贞唐人,讳世作系,下文系本亦世本也,全文倣之。始变左氏之体。而年载悠邈,简册阙遗,勒成一家,其勤至矣。又其属橐,先据左氏《国语》、《系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而后贯穿经传,驰骋古今,错综隐括,各使成一国一家之事。故其意难究详矣。比于《班书》,微为古质,故汉晋名
中国文学史 2010.09.27
加载失败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诗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中国文学史 2010.09.27
加载失败

曲律----论须识字第十二

识字之法,须先习反切。盖四方土音不同,其呼字亦异,故须本之中州,而中州之音,复以土音呼之,字仍不正,惟反切能该天下正音,只以类韵中同音第一字,切得不差,其下类从诸字,自无一字不正矣。至于字义,尤须考究,作曲者往往误用,致为识者讪笑,如梁伯龙《浣纱记》【金井水红花】曲波冷溅芹芽,湿裙衩,衩字法用平声,然衩,箭袋也,若衣衩之衩属去声,唐李义山《无题》诗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足为明证。此其失亦自陈大声散套【节节高】之莲舟戏女娃,露裙衩始。然伯龙不独《浣纱》,散套【归仙洞】荆棘抓裙衩又尔
诗歌创作 2010.09.27
加载失败

曲律论板眼第十一

古无拍,魏晋之代有宋纤者,善击节,始制为拍。古用九板,今六板或五板。古拍板无谱,唐明皇命黄番绰始造为之。牛僧儒目拍板为乐句,言以句乐也。盖凡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板以为节制,故谓之板、眼。初启声即下者,为实板,又曰劈头板;(遇紧调,随字即下,细调亦俟声出,徐徐而下)字半下者,为掣板,亦曰枵板;(盖腰板之误)声尽而下者,为截板,亦曰底板;场上前一人唱前调末一板,与后一人唱次调初一板齐下,为合板。其板先于曲者,病曰促板;板后于曲者,病曰滞板,古皆谓之[上个字,一竖到底,竖笔左右各一个字](音祁
诗歌创作 2010.09.27
加载失败

曲律----论腔调第十

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古四方之音不同,而为声亦异,于是有秦声,有赵曲,有燕歌,有吴歈,有越唱,有楚调,有蜀音,有蔡讴。在南曲,则但当以吴音为正。古之语唱者曰:当使声中无字。谓字则喉、唇、齿、舌等音不同,当使字字轻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块,古人谓之如贯珠,今谓之善过度是也。又曰:当使字中有声。谓如宫声字,而曲合用商声,则能转宫为商歌之也。又曰:有声多字少。谓唱一声而高下、抑扬,宛转其音,若包裹数字其间也。有字多声少。谓抢带、顿挫得好,字虽多,如一声也。又云:善歌者,谓之内里声;不善歌者,声无抑扬,
诗歌创作 2010.09.27
加载失败

曲律----论务头第九

务头之说,《中原音韵》于北曲胪列甚详,南曲则绝无人语及之者。然南、北一法。系是调中最紧要句字,凡曲遇揭起其音,而宛转其调,如俗之所谓做腔处,每调或一句、或二三句,每句或一字、或二三字,即是务头。《墨娥小录》载务头调侃曰喝采。又词隐先生尝为余言:吴中有唱了这高务语,意可想矣。旧传【黄莺儿】第一七字句是务头,以此类推,余可想见。古人凡遇务头,辄施俊语或古人成语一句其上,否则诋为不分务头,非曲所贵,周氏所谓如众星中显一月之孤明也。涵虚子有《务头集韵》三卷,全摘古人好语辑以成之者。弇州嗤杨用修谓务头为部头,盖其时
诗歌创作 2010.09.27
加载失败

曲律----论闭口字第八

字之有开、闭口也,犹阳之有阴,男之有女。古之制韵者,以侵、覃、盐、咸,次诸韵之后,诗家谓之哑韵,言须闭口呼之,声不得展也。词曲禁之尤严,不许开、闭并押。闭口者,非启口即闭;从开口收入本字,却徐展其音于鼻中,则歌不费力,而其音自闭,所谓鼻音是也。词隐于此,尤多吃紧,至每字加圈。盖吴人无闭口字,每以侵为亲,以监为奸,以廉为连,至十九韵中,遂缺其三。此弊相沿,牢不可破,为害非浅。惟入声之缉,若合、若叶、若洽等字,闭其口则声不可出,散叶于齐微、歌戈、家麻、车遮四韵中,其势不得不然。若平声,则侵寻之与监咸、廉纤,自
诗歌创作 2010.09.27
加载失败

曲律----论韵第七

韵书之夥也,作辞赋骚选则用古韵,有通韵,有叶韵,有转注;作近体则用今韵,始沈约《类谱》,今裁于唐而为《礼部韵略》;作曲,则用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古乐府悉系古韵;宋词尚沿用诗韵,入金未能尽变;至元人谱曲,用韵始严。德清生最晚,始辑为此韵,作北曲者守之,兢兢无敢出入。独南曲类多旁入他韵,如支思之于齐微、鱼模,鱼模之于家麻、歌戈、车遮,真文之于庚青、侵寻,或又之于寒山、桓欢、先天,寒山之于桓欢、先天、监咸、廉纤,或又甚而东钟之于庚青,混无分别,不啻乱麻,令曲之道尽亡,而识者每为掩口。北剧每折只用一韵。南戏更韵
诗歌创作 2010.09.27
加载失败

曲律----论阴阳第六

古之论曲者曰:声分平、仄,字别阴、阳。阴、阳之说,北曲《中原音韵》论之甚详;南曲则久废不讲,其法亦淹没不传矣。近孙比部始发其义,盖得之其诸父大司马月峰先生者。夫自五声之有清、浊也,清则轻扬,浊则沉郁。周氏以清者为阴,浊者为阳,故于北曲中,凡揭起字皆曰阳,抑下字皆曰阴;而南曲正尔相反。南曲凡清声字皆揭而起,凡浊声字皆抑而下。今借其所谓阴、阳二字而言,则曲之篇章句字,既播之声音,必高下抑扬,参差相错,引始贯珠,而后可入律吕,可和管弦。倘宜揭也而或用阴字,则声必欺字;宜抑也而或用阳字,则字必欺声。阴阳一欺,则调
诗歌创作 2010.09.27
加载失败

曲律-----论平仄第五

今之平仄,韵书所谓四声也,而实本始反切。古无定韵,诗乐皆以叶成,观三百篇可见。自西域梵教入,而始有反切。自沈约《类谱》作,而始有平仄。欲语曲者,先须识字,识字先须反切。反切之法,经纬七音,旋转六律,释氏谓:七音一呼而聚,四声不召自来,言相通也。今无暇论切,第论四声。四声者,平、上、去、入也。平谓之平,上、去、入总谓之仄。曲有宜于平者,而平有阴、阳(阴、阳说见下条),有宜于仄者,而仄有上、去、入。乖其法,则曰拗嗓。盖平声尚含蓄,上声促而未舒,去声往而不返,入声则逼侧而调不得自转矣。故均一仄也,上自为上,去自
诗歌创作 2010.09.27
加载失败

曲律-----论宫调第四

宫调之说,盖微眇矣,周德清习矣而不察,词隐语焉而不详。或问曲何以谓宫调?何以有宫又复有调?何以宫之为六、调之为十一?既总之有十七宫调矣,何以今之用者,北仅十三,南仅十一?又何以别有十三调之名也?曰:宫调之立,盖本之十二律、五声,古极详备,而今多散亡也。其说杂见历代乐书--杜佑《通典》、郑樵《乐略》、沈括《笔谈》、蔡元定《律吕新书》、欧阳之秀《律通》、陈旸《乐考》、朱子《语类》、马端临《文献通考》,及唐、宋诸贤乐论,近闽人李文利《律吕元声》、岭南黄泰泉《乐典》、吾乡季长沙《乐律纂要》《律吕别书》诸书--宏博
诗歌创作 2010.09.27
加载失败

曲律-----论调名第三

曲之调名,今俗曰牌名,始于汉之《朱鹭》、《石流》、《艾如张》、《巫山高》,梁、陈之《折杨柳》、《梅花落》、《鸡鸣高树巅》、《玉树后庭花》等篇,于是词而为《金荃》、《兰畹》、《花间》、《草堂》诸调,曲而为金、元剧戏诸调。北调载天台陶九成《辍耕录》及国朝涵虚子《太和正音谱》,南调载毘陵蒋维忠(名孝,嘉靖中进士)《南九宫十三调词谱》--今吴江词隐先生(姓沈,名璟,万历中进士)又厘正而增益之者--诸书胪列甚备。然词之与曲,实分两途。间有采入南、北二曲者,北则于金而小令如【醉落魄】、【点绛唇】类,长调如【满江红】、
诗歌创作 2010.09.27
加载失败

曲律----总论南北曲第二

曲之有南、北,非始今日也。关西胡鸿胪侍《珍珠船》(其所著书名)引刘勰《文心雕龙》,谓: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有娀》谣于飞燕,始为北声。及夏甲为东,殷整为西。古四方皆有音,而今歌曲但统为南、北。如《击壤》、《康衢》、《卿云》、《南风》,《诗》之二《南》,汉之乐府,下逮关、郑、白、马之撰,词有雅、郑,皆北音也;《孺子》、《接舆》、《越人》、《紫玉》、吴歈、楚艳,以及今之戏文,皆南音也。豫章左克明《古乐府》载:晋马南渡,音乐散亡,仅存江南吴歌,荆、楚西声。自陈及隋,皆以《子夜》、《欢闻》、《前溪》、《阿子》
诗歌创作 2010.09.27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