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考场一时当狗熊的孩子,因为一场考试,求学路上也许要多走一些弯路,但每个人一生求索中,一战定终身的时刻很少,要学会在弯路中不抛弃理想,不放弃追赶。请相信,逆转顺的事,不仅仅常常发生在体育赛场上,人生赛场也如是。
6月11日,浙江省气象台宣布:浙江省进入梅汛期,梅雨季开始了。每年,浙江入梅的时间,多与中高考“撞期”。梅雨时节,湿漉漉、黏糊糊,像极了考生家庭成员们此时此刻心境。“我女儿大哭了一场,她说,数学考题太难了!”11日深夜,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忧心忡忡地发了一句话。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这是多年之前中高考考场内外常见的横幅主题。如今,“考的全会、蒙的全对”,成了新的流行词。相比于“一颗红心”的一本正经,“蒙的全对”的二愣子式乐观精神,倒是更值得提倡。大考当前,轻松的心态往往更利于考场发挥。
絮叨、敏感,大约是中高考学子家长们的统一症候。我有位朋友,自孩子上小学以来,十二年如一日专注于做一名好爸爸,他笑称爸爸就是他的“职业”。朋友家优秀的娃今年高考,聊起场外陪考的忐忑,他说:“开考前夜,我和孩儿娘辗转反侧,深更半夜还睡不着。地上掉一根针,我们都听得见。”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考前,担心房间的空调冷,孩子睡不好了;担心孩子吃得少,营养跟不上了;担心装修噪音、汽车马达轰鸣声袭来,孩子的心静不下来了。考中,担心难题当道,把孩子难倒了;担心审题不清,孩子把该得分错失了;担心作文题目机关重重,孩子没有悟透,写岔了。十年前,我曾在义乌绣湖中学校园外采访“高考即景”,一位考生父亲的话让我至今记得,他指着校园树丛中知了嘶鸣的方位,着急地说:“能不能让它们把嘴闭上!”
中高考的选材机制,多少年来受人诟病之处不少,但平心而论,目前它仍是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得最好的领域。在人生的马拉松赛上,中高考是两大重要赛道变更区,好的成绩、好的学校,意味着有机会拥有更好、更直的“跑道”。所以,每一个家庭都会这么在乎它。
这些年,我每年都会关注中高考,关注天气,关注考场内外的新闻。生命就是这样的轮回:年少时我们应考,是亲历者;年轻时,我们看考,是旁观者;中年时我们陪考,是参与者。我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不久的将来,他也会迎来他的中考、高考。当然,考场上的成功与失败,只是一时一程,它不应也不会成为生命的全部。
金华中高考考场外的法国梧桐树、香樟树下,通常会聚集许多家长,或蹲或站或来回走动,或三五成群热聊或独坐一隅喃喃自语。有那么一天,我也会像他们一样,在考场外静静等待,等待孩子考好走出校门。我发现,除了孩子的分数、心仪的学校,家长们聊得最多的话题,还是中高考的作文。
“虚拟vs现实,你选择拥抱世界,还是保持适当的距离?”“假如头脑里有个开关”,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金华的中考作文题,都有互联网时代的烙印。怎么切题,怎样论述,家长们讨论得不亦乐乎。相较于数学、科学、英语等科目的难题,没有什么“技术壁垒”的作文题,无疑最适合作为考生家长的互动主题。“孩子要是能写出满分作文就好了。”一位对孩子期望颇高的家长说。
满分作文当然是好的,但作文满分,除了孩子过人的实力,还需要些许的幸运。比如对考题是否正巧驾轻就熟、信手拈来,比如答卷是否刚好让阅评组老师眼前一亮,继而全票嘉许?“文无第一”,最欣赏她的人眼中,她才是最好。明珠生辉,除了珠子本身的完美无缺,还需要慧眼独具的鉴赏家。( )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