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放歌中原【三百七十二】 风穴寺风穴钟声赋
夫风穴寺者,肇于东汉初平,踞少室之南麓,枕嵩岑之东涧。夹路松挺,彰翠色于幽林;楼阁凌空,耸嵯峨于霄汉。乃天台、临济之双祖庭,号七世同堂之古刹馆。其钟阁之钟,声传遐迩,韵绕山川,今为之赋焉。
若夫悬钟古阁,立寺西南。建于宣和之岁,基乃石质之坚。台高一丈八尺,方广三丈见宽。四根巨木撑柱,上架横梁稳安。钟乃铁铸,重近万斤之数;形如巨瓮,声扬百里之传。誉为中原第一,列为风穴奇观。
每当晨晓,曙光初绽。钟声乍起,如惊宿鸟之眠;音浪远播,似破层云之幔。其声也清,清若山涧之泉,涤人心之尘念;其声也远,远如天际之鸿,引遐思之飘远。绕岩谷而回荡,触林叶而震颤。似梵音之唱诵,宣佛法之宏愿;如禅语之低吟,启众生之觉念。
至若暮霭沉沉,落日残残。钟声再响,添几分之幽婉;余音袅袅,增几许之清寒。回荡于古殿之间,缭绕于塔林之畔。伴归鸦之啼叫,和暮鼓之轻唤。让喧嚣之顿息,使浮躁之尽敛。令行者之思静,促修禅之致远。
忆昔金朝中佛殿,宋代置悬钟。岁月悠悠,历经风雨之侵;时光荏苒,见证兴衰之隆。钟身斑驳,铭刻历史之迹;钟声依旧,传承文化之宗。引文人之雅兴,留墨客之诗踪。或赞其声之洪亮,或叹其韵之无穷。
观夫钟声之妙,岂止悦耳之容。醒世以警众,觉人以明聪。使贪者知廉,让恶者思忠。促迷者之觉悟,助善者之积功。于喧嚣之尘世,送宁静之清风;在纷扰之人间,传祥和之音洪。
今我来游,伫立钟旁。聆听钟声之韵,感受佛法之芒。心随声而远逸,神伴音而飞扬。愿钟声之永响,佑风穴之隆昌。祈和平于天下,赐福祉于万邦。
噫嘻!风穴钟声,千古流芳。悠悠梵韵,地久天长。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