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一十八】
还在泉旁修了寺院,叫“妙水寺”。寺里还塑了白云老母像,供人们瞻仰供奉。人们都说妙云姑娘升天后,成了白云仙子,她不忍看着父老乡亲忍饥挨饿受熬煎,就显了神灵,化成了妙水泉、白云山,为百姓降福消灾。相传这妙水寺里的清泉,神力无比。人们饮了会变得年轻漂亮。庄稼人有了妙水,更是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吃穿不愁。
听了奶奶讲的故事,我更加热爱生我养我的白云山。后来渐渐长大了,我接过了父亲的放羊鞭,在白云山上牧羊。那时的白云山多美呀!万千婆娑的绿树杂花为她穿上了绚丽的衣衫,阳光给她披上了金色的大氅,白云赠给她素洁的披肩,我在她的怀抱中戏耍、弦歌、赏景……每逢雨后新晴,艳阳把飞瀑映成了七色虹霓,那溟蒙弥漫的烟雾,给这些迷人的景物又披上了一层素纱,使白云山奇秀中略带一点神秘,妩媚中稍添几分羞涩,愈加显得楚楚动人。记得当时我还写下了“团团牛羊云中走,阵阵牧歌水中流”的诗句呢!白云山的一草一木,一泉一石,白云山的缕缕白云,声声鸟啼,白云山每一个淳朴厚道的父老乡亲,每一个聪慧灵秀的兄弟姐妹,都给了我无穷无尽的激情和灵感。
于是,我饱蘸山乡明丽的色彩,迈着歪歪扭扭的步子,学着去歌颂新的事物,歌颂山乡人美妙的心灵。终于,我走出了白云山那弯弯曲曲的山间小径,进了镇,进了城……当我重新回到白云山,已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金秋时节。我随着参加白云山笔会的文朋诗友们,刚刚踏进这迷人的境地,就看见白杨在招手,绿柳在舞袖,就连故乡的柿林也在向我点头。啊!故乡,白云山,我回来了!浓重的乡情紧紧缠绕着我的心,不顾一切,我一头扑进了白云山母亲那温暖的怀抱。我们在妙水寺人工开挖的大水塘旁停了下来。塘里碧波荡漾,群鱼嬉戏,云影缭绕,似宝镜新开,一阵微风吹过,翠漪漫散,神奇绝妙。这是勤劳、智慧的故乡人民,在老支书冯火秀的带领下,用自己的双手把妙水清泉,通过二级提水站牵上了白云山,现在正日夜不停地浇灌着山下的千亩良田。
这才是一幅真正的“妙水春耕图”啊!据《正德汝州志》记载:“妙水春耕”被列为汝郡八景之首。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