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华夏游记【一百零二】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7-17
1074

郭进拴|华夏游记【一百零二】


         春秋时,因介子推之故,与静升相连的绵山被封为介山,静升名为“旌善村”。隋开皇改为“灵瑞乡”。唐贞观以来,灵瑞乡日臻兴旺,直至元皇庆年间仍以灵瑞乡称之。到清代康熙乾隆时,农商发达,经济繁荣,静升镇经历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发展时期,被誉为“晋中第一镇”。
       据王氏家谱记载,其先祖早年从太原移居灵石沟营村。元仁宗皇庆年间,静升王氏始祖太原王氏第六十七世孙王实,离开沟营村定居静升村,迄今已690余年,传28世。静升王氏从佃农起家,由农及商,又由商到官,官商并举,成为灵石四大望族之一。据《静升村王氏源流碑记》载,明末天启年间,王家已是“士者经史传家,英辈迭出;农者沃产遗后,坐享丰盈;工者彻通诸艺,精巧相生;商者逐利湖海,据资万千。”
        高家崖建筑群是由十七世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总面积19572平方米,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其建筑特点是: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层楼叠院,气势宏伟,功能齐备,门前照壁、上马石、旗杆石、镇宅石狮一应俱全,营造出奢华、严肃的气氛。现辟为“中国民居艺术馆”。


郭进拴|走进静升镇


郭进拴|走进静升镇


郭进拴|走进静升镇


郭进拴|走进静升镇


        红门堡也叫“恒贞堡”,建在黄土岗上。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平面为长方形,四周环绕砖砌堡墙。大小院落88座,房屋834间,总面积25000平方米。堡内一条由南向北逐渐升高的直街与东西向的横巷构成“王”字形道路网,又附会着龙的造型。现为“中华王氏博物馆”。
         崇宁堡建筑群的总体建筑与红门堡相似,堡墙高耸,院落参差,古朴粗犷,近于明代风格。崇宁堡已辟为“力群美术馆”,陈列着灵石籍当代著名版画家力群先生的作品。
        王家大院是一座充满情趣的建筑雕刻和艺术高超的民居艺术博物馆,是建筑装饰的典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庙的石雕双面镂空“鲤鱼跃龙门”影壁,高7米,长10米,厚1米,雕刻着鲤鱼冲浪化龙的古典图案。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是极为罕见的元代艺术珍品。
         王家大院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另外,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往小街深处走去,远远就看到了一扇古朴的院门,上面的牌匾写着王氏作坊,这间作坊便是当地知名王氏豆腐的所在地,院子里一个端着水盆来回疾走的男子,他是这间豆腐作坊的老板王云杰,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忙着收拾做豆腐的器具。


郭进拴|走进静升镇


郭进拴|走进静升镇


郭进拴|走进静升镇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一百零一】

下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一百零三】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