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童趣儿【四百】
现在农村收麦,已经普及了大型收割机。机械化为人们带来了福音,前面是收麦子,后面就是拖拉机翻地播种,过去人工收种那种独特的味道只能留存在记忆里了。 如今,又到了五月,布谷鸟又“布谷、布谷……”“咕咕得、咕咕得……”叫了起来,哦,又是收麦时。不过,现在人们听到这布谷鸟的叫声,不是那么忙乱了。但也对布谷鸟由衷地生出几分敬意。 哦,布谷鸟啊,你的“布谷、布谷……”“咕咕得、咕咕得……”叫声是让人欢乐的叫声,是让人勤劳的叫声,是丰收喜悦的歌唱,更是让人播种希望的呼唤…… 曾几何时,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幼时的回忆留在心底,城市的灯红酒绿迷乱了曾经清澈的眸子,社会的浮华背后沉淀了几多感慨辛酸,渐渐地,我们破壳成长,挥手作别故乡,无论是衣食住行,抑或是人际交往,都已不再是儿时那简单的回忆,但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泪盈眶,总有一种味道让人念念不忘,这就是朴素的故乡情怀,在开满油菜花的乡间小道上,在夕阳西下的黄昏余晖里,在人来人往的市井小镇中,更在那香甜可口的家乡饭菜里! 彼时年幼,我们乡土子弟对生活的追求和希望已不仅仅满足于饮食上的足额供给,但当时经济着实拮据,因此,红薯在很长的一段童年回忆里,都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切成片煮着吃,可以烤着吃,更可以用片红薯专用的一种农具,大概叫报子,刮成片,洒在广阔的田地里,待到日晒风吹三五日之后,变成了甘脆可口的红薯片,既可以干吃,又可以拿到大队的磨坊磨成红薯面粉,我的最爱莫过于用这纯天然,绿色无公害的食材做的手擀面了。 眼巴巴看着母亲用瓢在面缸中盛满两三下,倒于面盆中,勾兑少许热水,然后揉成圆圆的面团子,还要加入适当比例的佐料,碱是骨头,盐是筋,这样做出来才吃着筋道,不一会儿,那圆润的面团在母亲的手下,就被擀成了很薄很薄的面片,再提起菜刀,在一阵轻快明了的厨房协奏曲之后,呈现在眼前的就是整整齐齐,宽窄有序的红薯面条了,此时,我早已经把锅里的水烧开的呼呼作响,将葱姜蒜盐和辣子捣碎在蒜臼里,将淘好洗净的野菜码好,等着下锅。少时,将面条逐一散入锅中,用筷子飞快的搅拌一下,大火煮,待到水蒸气将锅盖向上推几番之后,点两次水,就可以起锅了。一碗热腾腾的红薯捞面条,
|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下一篇网恋(小说)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