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二百三十一】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1-14
26457

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二百三十一】


平顶山市老促会、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工作委员、《文艺界》采风团走进宝丰肖旗


        2022年2月25日,春光明媚。平顶山市老促会、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工作委员、《文艺界》杂志社联合组织的红色文化采风团一行14人走进了红色革命老区宝丰县肖旗乡。
        采访团成员有:
     原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诗人,《文艺界》特邀作者;

杨  炜  市民政局原党组书记,中国观音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王支建  市档案局原副局长,《文艺界》特邀作者;

陈彦超  市诗词楹联学会秘书长,“鹰城雅韵”平台主编;

王海水  市财政局农业农村科原科长,市老促会常务理事,《文艺界》杂志社社长,市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

郭进拴  市文联创研室原主任,一级作家,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工作委员会会长,《文艺界》杂志、“智泉流韵”文学平台总编;

王长伟  原叶县作协主席,《文艺界》杂志主编;

李建设  “智泉流韵”文学平台主编,《文艺界》杂志执行主编;

郭方向  《文艺界》杂志、“智泉流韵”文学平台执行主编;

宁耀奎  《文艺界》杂志副主编;

张辰罡   诗人、作家,鹰城文化使者;

刘玉玺   《文艺界》特邀诗人;

张春伟   《文艺界》特邀诗人;

孙国鑫   《文艺界》特邀摄影记者

       肖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何耀华,肖旗乡党委副书记邢晓会全程参加了采风活动。何耀华乡长满怀深情地介绍了全乡的基本情况和工作亮点,是大家深受启发。
       采访团一行首先来到了中原大学旧址。据介绍,

中原大学是

1948年7月

由中共中央中原局

创办

1948年

河南开封解放后

河南大学教授嵇文甫

王毅斋等进步人士

在中共地下党员

郭海长的带领下

来到中原首府所在地宝丰

7月9日

又有287名青年学生

抵达宝丰

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

革命形势需要

为解放区培养一批

急需的人才

中共中央中原局

中原军区领导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等

就以这批知识分子

和青年学生为基础

在大白庄创办了中原大学

当时

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

十月

中央决定任命

范文澜为校长

潘梓年为副校长

孟夫唐为教务长

中原大学临时校部

设在大白庄关帝庙内

学生分散在

大白庄附近的

韩店 肖旗营 解庄 三里营

几个村庄内

9月5日

中原大学由大白庄村

迁入宝丰县城东街文庙

中原大学在宝丰先后

招收学员达到2194名

编为17个大队

随着形势的发展

1948年11月

中原大学迁入开封

1949年5月

中原大学迁往武汉办学

随着高校整合

中原大学分别成为今天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音乐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及广州美术学院等院校
300多名开封知识青年成为这所“抗大”式学校的首批学员,而一个多月以前他们还是国统区的普通学生,如今已经成长为革命火种。

      这一切改变,要追溯到1948年6月24日,这一天令他们终生难忘,因为这是改变他们命运的一天。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入河南省会开封,开封第一次解放。战火中断了城内学生的求学生涯,他们痛恨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与无能,在亲眼目睹了进城解放军严明的军纪和昂扬的精神面貌之后,对解放区充满了向往。

此时,华东野战军在开封鼓楼街金台旅馆设立“解放区学校联合招生办事处”,一时间报名者甚众。

招生办事处负责人、华野政治部的赖少其同志同每一个报名者进行了谈话,强调解放区条件差,比大城市生活苦,要大家三思而后行。当时凡是报名的青年,无论年纪大小,态度都非常坚决,纷纷表示“来报名就是准备吃苦的,怕吃苦就不会来报名”。

短短两天时间,已有300多名大中学生和社会青年报名,其中还不乏学界名流,如河南大学的嵇文甫教授、王毅斋教授等

当时的开封形势复杂,国民党的飞机连日不断轰炸,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上级决定组织大家战略撤离,早日到达解放区。前往解放区,意味着这些年纪尚轻的学生要告别父母、背井离乡,但是他们经过思想斗争,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

 6月24日下午,这些来自河南大学、北仓女高等学校的300余名青年在禹王台前整队集合。他们当中,有穿西装的、裙子的,有穿长袍大褂的,有背胡琴的、拿提琴的,也有斜跨一个大包袱的,但是他们都怀着对新社会的无限憧憬,踏上了告别黑暗、走向光明的征程。

这批师生和有志青年分成两支队伍向宝丰进发。一支是嵇文甫、王毅斋、李俊甫、罗绳武、赵俪生、苏金伞等著名学者及家属近80人,他们乘坐原计划用来运敌人高射炮的卡车前往宝丰。由于白天有国民党飞机轰炸,他们只能昼伏夜出,6月27日,他们到达襄县,中原军区的三位领导刘伯承、陈毅、陈赓前来探望。

到达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所在地宝丰后,由嵇文甫、王毅斋领衔,以全体人员的名义向毛泽东和党中央发了致敬电。新华社以《人心向背》、《开封河大教授及各校师生千余人踊跃到解放区》为题,做了多篇报道,一时成为影响极大的新闻事件。
      另一支队伍人数较多,因而选择步行前往解放区。他们一路艰苦跋涉,经过十余天昼夜行军,于7月9日到达宝丰。
      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以这批师生为基础,就地创建“抗大”式的中原大学,以培养革命形势发展亟需的干部。这批6月24日参加革命的青年学生,成为中原大学的首批学员。

      从此,“六·二四”成为他们生命中一个永远闪光的日子。从这一天起,他们迈出人生关键的一步,从此告别旧社会,走向光明!在中原大学,他们这把星星之火,经过革命熔炉的淬炼,快速成长为燎原之势,投身新中国的建设,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刀郎现象【六十】

下一篇【二百三十二】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