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我的中华大刀螳凯飞—《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作者:张泽恺     来源:《奔流·小作家》编辑部      时间:2024-12-24
7833

作者张泽恺    10岁
奖项二等奖
来源《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
原文

去年秋天的一天,我们一家四口去天河儿童公园玩。离开公园前,眼尖的外婆突然在一棵高大的树上发现了一只漂亮的中华大刀螳。

嫩绿色的中华大刀螳趴在棕色的树干上异常显眼。我仔细观察起它来,结合在书本里看到过的内容,这观察分外细致深入。它的头部形状很奇特,竟然是三角形的。小脑袋正面的最顶上,有两个微微鼓起的小圆点,是一双深黄色的眼睛。中华大刀螳头部的下端有一个小嘴巴,嘴巴里有两颗锋利的剪刀似的牙齿。脖子比较细长,在脖子的两侧,不仅有小而尖的铠刺,还有逐渐进化出来的褶皱。中华大力螳胸腔上方大约一毫米的位置有两把细而锋利的宝刀,没错,这就是中华大刀螳致命的武器“镰刀”。为什么说镰刀致命呢?因为镰刀的刺上有微毒,如果昆虫被夹在镰刀中间就会因为毒素从四面八方注入体内而被毒死。不过这点毒素却对人类丝毫不起作用,只是被镰刀夹住的时候会感到一点点刺痛。有武器自然也有弱点。中华大刀螳的弱点就是那肥嫩多汁、一看就让人流口水的大肚子。不过这个弱点并不明显,因为中华大刀螳的肚子上覆盖着三对翅膀,这三对翅膀上都布满了翅脉,这些翅脉进化得越来越多,所以螳螂的翅膀逐渐从膜翅类变成了网翅类。中华大刀螳还有三对米粉那么细,却有人手大拇指那么长的足。总体来看,中华大刀螳在昆虫界中实力很强,但不是最强的。

爸爸为了让我能多观察这只中华大刀螳的日常习性,决定把它从树上抓下来带回家。中华大刀螳以为爸爸要致它于死地,竖起全身盔甲负隅顽抗,使出浑身解数用镰刀夹住爸爸的手指,但也只是螳臂当车,最后它还是被装进塑料袋里跟我们回了家。

到家后,外婆把螳螂放进了一个大盒子里,为了防止它闷死,在盒子上戳了十几个小洞,当做螳螂屋的透气孔,也就是窗户。盒子的顶部是有天花板盖住的,免得机敏的中华大刀螳逃之夭夭。

中华大刀螳到家的第一天自然是我最感兴趣的一天,除了睡觉,我基本都抱着螳螂屋在看。看它在盒子里爬上爬下、打滚、翻筋斗……有一次非常有趣,这只中华大刀螳可能想验证一下自己的平衡力如何,突然悬空直立起来。哇!它直立起来的时候头都碰到盒顶了,个子可真高呀!可惜还没站够三秒钟,它就摔了一个狗啃泥。

当天晚上,我担心螳螂在盒子里待久了闷得慌,打算让它出来活动活动。可是我刚打开盒子,中华大刀螳就迫不及待地地从盒子里跳了出来,沿着地板飞快地跑着,动作真是太迅捷了,看得我瞠目结舌。估计此刻它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快快逃离。然而在庞大的人类面前,实力差距悬殊,纵使跑得再快也逃不出爸爸的如来佛手掌心。爸爸不紧不慢地把螳螂抓回了盒子里,再快速把盒子盖上,螳螂只能在监牢里发出我们人类听不见的叹气声。


李明博    8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过了几天,妈妈突然对我说:“很多宠物都有名字,可是你的中华大刀螳还没有名字呢!”我也觉得是该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名字好呢?我左思右想,决定叫它“凯飞”。

我们每天都在琢磨给凯飞喂什么食物好。在网上搜到螳螂只吃活物。最初我们给螳螂吃抓来的活苍蝇和瓢虫。可是我们发现苍蝇和瓢虫不仅死得快,而且个头小,一次要喂好多只才能喂饱。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上哪儿去捉那么多苍蝇和瓢虫呢?于是我们冥思苦想,想到给螳螂喂蝗虫是最合适的。蝗虫个头大,每天只给凯飞吃一只就饱了,而且保质期长,只要给蝗虫喂草,能活两周之久。于是我们定下蝗虫为凯飞的固定口粮,每次它都吃得津津有味。看它捕食蝗虫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我们定期就为凯飞更换房子,因为里面积累了一些昆虫尸体残肢和凯飞的粪便。我想让它住得舒适整洁,让它不后悔来我们家做客。

随着时间的流逝,凯飞在我们家生活了两个月,它渐渐老了,很老很老的时候,它变得很虚弱,吃一顿饭要花好长时间。

不幸的是,它的镰刀在一月中旬的时候被细菌感染了。为了自保,它只能咬断自己的镰刀。可是这样一来它就再也没办法捕猎了,我每天看着它虚弱的样子心情非常沉重。没多久它就去世了。妈妈安慰我说,如果在野外,它可能早就寿终正寝了,我们带回家悉心照顾它,反而延长了它的寿命。这样一来,我又觉得心里好受了许多。

它是我养的第一只宠物,我很喜欢它,直到现在,我还常常想起它,在心里默默怀念它。

作文点评:

这篇作文生动地记录了你与一只中华大刀螳之间的故事,从发现、捕捉、养护到最后的告别,情感真挚,细节丰富,展现了你对这只小生物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作文征稿:
   奔流文学网首页点击【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张一昂)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家乡的田野—《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下一篇书香润童年,梦想启新篇—《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