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中学语文课文被删改背后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12-10-10
12476

      一篇发表于某网络论坛的帖子,4天时间里吸引了37万人次浏览、1300人跟进。原因是,该帖子揭示出一个尘封了数年的“秘密”。

  网友“洞庭湖边的野草”发现,伴随并影响了“80后”这一代人成长的中学语文课本(即1992年通过审查的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中,竟然有多篇文章存在着人为删改现象。

  于是,跟帖者们迅速启动了网络“人肉搜索”,越来越多的被删改过的文章篇目被公之于众,围绕着语文课本该不该删改、为什么删改、删改后引发的后果等争论逐渐弥漫开来。

  在这篇帖子里,网友“洞庭湖边的野草”列举了两篇被删改过的中学语文课文。

  网友意外发现课文《口技》完整版

  网友“洞庭湖的野草”自称,在一次网络阅读中,意外发现了初中语文课本上的课文《口技》,存在着人为删改现象。

  他将删改过的地方进行了复原,括号内就是课本上被删除的地方。

  “遥闻深巷犬吠声,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此后,“洞庭湖边的野草”又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进行了复原。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首徐回,兼传羽杯;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更多删改过的篇目被公布

  该帖子发表后,4天里有37万人浏览、1300人跟进,越来越多的被删改篇目公之于众。

  网友“采菊男衫下”发现,节选自《红楼梦》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写到薛蟠抢女人不成,反赔了性命时,“(冯渊)酷爱男风,不喜女色。这也是前生冤孽”一句被删掉了。

  还有网友发现,选自《水浒传》的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也有删改:“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地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为什么删改?课文要符合时代标准

  目前沈阳市初、高中学生使用的是语文出版社在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记者核对后发现,七年级上册的课文《口技》中,仍旧存在着删改现象,删改的内容与网友“洞庭湖边的野草”列举的事实相同。网友列举的其他删改篇目也属实。

  记者统计,1993年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一到六册的172篇课文中,57篇存在删改。

  对此,记者电话采访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退休编辑王英,答复是:“这些文章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删改好,一直沿用到今天。”

  记者了解到,当时,教育家叶圣陶是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教社社长,在进行新中国第一代中学语文课文的编选时,叶圣陶定下规矩:“入选文章要加工,思想内容要加工,语言文字也要加工!”

  王英告诉记者,当时编选的课文“思想内容是排在第一位的,必须要符合时代标准”。

  正是按照这一标准,网帖中提到的几篇文章分别有了各自的删改原因

  《荷塘月色》中“出浴的美人”等句被删掉是因为那个年代提到女人出浴是会受到批判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被删除的部分是因为林冲杀陆谦三人的文字描绘得过于血腥;

  《口技》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删改的部分涉及夫妻房事和同性恋,“这在当时的年代肯定不能接受!”

  删改课文 反对者要比支持者更多 

  初、高中语文课本被删改,在教师中间其实并不是秘密。记者了解到,部分教师对于这一做法给予的是支持态度。

  沈阳市某中学一名教师接受采访时用课文《核舟记》举例:“翻译那句‘袒胸露乳’时,我特地说翻译成‘袒露着胸膛’就可以了,结果有学生在回答提问时就故意说:‘袒露胸部,露出乳房。’下面一片大笑,你说这课文不删改能行吗?”

  但多数教师还是认为,删改现象确实对课文的原主题存在影响,也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接受。

  沈阳市光荣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胡彩霞是课文不删改的支持者。她认为:“学生们对好与坏的鉴别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而且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发现教材存在删改现象,反而会对教学不利。”

  这种想法也代表了当下学生们对课文删改现象的反应。

  自称是初三学生的网友“无上宗师令东来”认为,如果觉得某篇文章不合适,就干脆不要用。擅自删节别人文字,是对原作者最大的侮辱。如果担心一些描写影响学生的心理,那么就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比如性教育。

  越来越多的完整版课文出现

  目前,对中学语文课文删改提出质疑影响比较大的文章来自于作家张之路。

  《语文学习》杂志在2007年第10期刊发了《关于〈羚羊木雕〉》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张之路对语文课本中《羚羊木雕》的删节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编者对文章作了比较大的改动,除了题目之外,首先改动的是主人公的性别。我的朋友万方原来是个男生,现在改称万芳,被称为‘她’,这样一改,‘我’在书中也被理解为女生了。由于这样的改动,‘我’和万芳在课文里的表现就不是那么准确和顺畅了。比如万芳和‘我’换礼物的时候,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女孩子玩小藏刀让人感到稍稍有些别扭……对于这些改动,我理解课本编者的苦心和课本作为范本必须体现教学目的的意图。但这些改动有成功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对于张之路发表的质疑文章,王英表示,这确实引起了出版社的重视。在张之路之前,出版社也曾陆续接到多封关于删改课文的来信,“基本都是教师写的,内容都是讨论课文是否该删改。”王英说。

  于是,在2000年的人教版教材中,一些课文呈现出本来的面目。比如《荷塘月色》中“出浴美人”的描写就得到了恢复:“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王英认为,这样的现象将越来越普遍,“毕竟年代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同了!”

  (注:文中引用部分为网友原帖,另外各个时期版本和教材有所不一,如读者发现文章和印象中不一致,敬请谅解)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以前的语文课本上被删改的内容

下一篇语文教材随意删改原作为哪般?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