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六十一】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9-29
6129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六十一】


        秦王放走了孟尝君以后,果然反悔了,立即派兵追赶,当他们赶到关前的时候,守关的人说孟尝君出关已有一顿饭的时辰了。人们为了纪念“鸡鸣”这个挽救孟尝君死里逃生的“低下”人物,便在关前修建了这座鸡鸣台。从此,“鸡鸣狗盗”的故事就传遍了天下。

据张志玉老师介绍,我们脚下这个函谷关叫秦函谷关,也是最古老的函谷关,为人们所熟知。距此北边10里,黄河南岸上,也就是今孟村的那个关,人们把它叫做新函谷关,传说不一。相传三国时候,魏武帝西讨张鲁、马超,为了迅速转运兵马粮草,命许诸在那里开凿隧道,筑起关楼,是为新函保关。而新安县的那个关,人们称为汉函谷关。《灵宝县志》有这样一段叙述,意思是:自汉室兴起之后,把关中作为帝都,函关以东,称为关外。一时间,人们都以能居住关中为荣,居住关外为耻。楼船将军杨仆,原籍函关以东新安县,感到羞耻。于是,他就贿赂大臣,上书武帝,拿出家资,于元鼎三年迁至新安县境内。

盘桓在这个古代雄关险隘的谷顶,使人不禁概叹:关令不知何处去,函谷千载留美名!此时此刻,怎能不使人想起“函谷关前一径通,行人多少自西东。当年秦法严如火,夜半狐裘入禁宫”的诗句呢?那“几度做游客,客行长苦辛,愁看函谷路,老尽布衣人”;“以及“短笛无腔结队行,归来牛背和声声,可怜兵 频遭后,惟见村村用驴耕”的萧索景象不见了。今天,在函谷关的身旁,并肩穿过两条交通大动脉——一条是双轨陇海铁路干线,一条是宽阔的高速公路。函谷路上正行进着奔向小康社会的各方旅客。

皎洁的月亮,悄没声地爬上了天空。我不知是怎样步下了鸡鸣台,也不知又是怎样踏上了关楼。我站在关楼上,环顾四野:月光下,那险峰峭岭,显得更加雄伟而又神秘,宛如昔日那守关将士,荷戈执戟,雄姿英发,持刁斗以巡夜,待鸡鸣而放关。我仿佛看见在那晓风残月中,被人群簇拥着的孟尝君,匆匆而来;我又仿佛听见,一声鸡鸣,唤来百鸡应啼,关门敞开,一簇人群匆然慌慌而去。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三百四十】

下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六十二】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