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四十七】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9-24
7138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四十七】


郭进拴|武侯祠情思

         1998年3月25日上午8点,我与汝州市磊裕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冯火秀,副总经理桂丙银一行4人,从南阳宾馆出发,游览了武侯祠。

       一提起武侯祠,我马上就想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那思贤若渴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的形象,立即浮现在我的脑海,一种崇敬、仰慕之情便油然而生。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具有传奇色彩,这个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是南阳人,卧龙岗就是他“躬耕南阳”的故址和纪念地。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茅庐就在这里,著名的“三分天下”的策略也就是在这里产生的,由于独特的历史原因和人们对诸葛亮的喜爱,这里成了豫西南名胜中的佼佼者。

        早在魏晋时期已经有人在卧龙岗上建庵祭祀。唐宋时期,卧龙岗诸葛庵已闻名天下,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赞美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说的就是山因人而出名,而卧龙岗就是这样。到了元延四年(1317年)仁宗皇帝和群臣集议,将南阳卧龙岗诸葛庵改名为“武侯祠”,到了清康熙年间,知府罗景主持重修武侯祠,并依照前人所绘的“龙岗全图”,重新修建了“卧龙岗十景”,它们分虽是草庐、古柏亭、梁父岩抱膝石、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诸葛井,躬耕亭、小虹桥,并且还修建了卧龙书院。

武侯祠内悬挂在殿堂内外的匾额和镶嵌在碑廊墙上的碑刻有300余处,上面留下了文人墨客的很多佳作。武侯祠的碑、联、匾集文学、书法、绘画于一体,是珍贵的艺术宝库,对游客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南阳武侯祠精美的古典建筑堪称经典,唐朝大诗人杜甫看后曾赋诗称道: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从卧龙岗的兴建,到历代世人对武侯祠的修缮,无不饱含着世人对先贤人物的诚心啊!我们跨过仙人桥,越过诸葛井,便来到了山门脚下,山门上有郭沫若题写的“武侯祠”三个大字,字迹潇洒,苍劲有力,给武侯祠增添了几分光彩。穿过山门,便是武侯祠的大拜殿了,大拜殿是这里的主体建筑,殿内塑有孔明端坐的正面像,殿堂檐下柱上,挂满了历代名人骚士的匾额和对联,最为突出的是清咸丰年间南阳郡守顾嘉蘅题的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从这副对联的含义可以看出,南阳人和襄阳人都在说诸葛亮是隐居在自己的家乡,而这位乡籍湖北,官居南阳的郡守,只好来个和稀泥,要大家不必分南阳襄阳。大殿的两边为东西长廊,廊壁长方不等,壁上镶嵌着许多碑刻赞诗颂文。最为醒目的是岳飞亲书的《前后出师表》,字迹雄浑,龙飞凤舞,表达了英雄岳飞对诸葛亮的敬意。大殿当间为诸葛孔明的塑像,高6尺,置3尺高台之上,前两侧有金童玉女陪侍。孔明先生面如傅粉,髯如青丝,手握鹅扇,呈静思状。似在对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戎马肆骆的军旅生涯作自我反思,又似在对满怀虔诚,祈求锦囊妙策者作答前的思索。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四十六】

下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四十八】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