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碧沙岗:历史与自然的交响 (散文)

作者:张根法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9-11
1911

碧沙岗:历史与自然的交响

(散文)

文/张根法


在郑州喧嚣的褶皱里,藏着一处静谧而庄重的所在——碧沙岗。它像一部摊开的厚重史书,封面是斑驳的树影与夕阳,每一页都浸透着岁月的沉香,每一寸肌理都交织着历史的深邃与自然的灵韵。朱漆斑驳的园门微微敞开,门楣上"碧沙岗"三个鎏金大字虽历经风雨,仍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分量,仿佛一脚踏入,就能听见时光翻动书页的声响。

踏入园区,仿佛一步跨进时光的甬道。门口那方半人高的古朴石碑,碑角已被岁月磨得圆润,表面爬满浅褐色的苔痕,像一位守岁的老者,用布满皱纹的手轻抚过碑文,娓娓道来它的渊源。1928年,冯玉祥将军为纪念北伐战争中殉国的将士在此建陵,取"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定名"碧沙岗"。这名字自带一股悲壮的豪迈,尚未深行,已让人肃然起敬,连脚步都不自觉放轻了几分。

沿主路徐行,脚下的青石板被几代人的脚印磨得发亮,缝隙里还嵌着几片干枯的银杏叶,似还留存着当年凭吊者的温痕。不远处,19.28米高的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如忠诚卫士般昂首矗立,碑座四周雕刻着持枪冲锋的战士浮雕,衣袂翻飞间仿佛能听见呐喊声穿透时空。碑身挺拔如剑,肃穆如碑,顶端的铜铸战士像高举旗帜,衣角被风掀起的弧度里,藏着永不弯折的脊梁。上面镌刻的3300多个名字如星群密布,有的字迹已被风雨侵蚀得模糊,需凑近了才看得清笔画的走向,每一个都对应着一位为理想与家国慷慨赴死的英雄。指尖抚过那些斑驳的字迹,仿佛能触到战场的硝烟、嗅到炮火的焦糊,眼前似有战士们踩着泥泞冲锋的身影破空而来——他们磨破的草鞋、渗血的绷带,都在碑石上凝成了永恒的印记,用生命熔铸的壮歌,至今仍在风中回响。

碑后的烈士祠更显庄严肃穆,灰瓦红墙在绿树掩映下透着古朴的威严。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旧纸张与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玻璃展柜里,泛黄的照片里藏着青春的棱角:有的战士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胸前的纽扣在阳光下闪着微光;有的抱着步枪蹲在战壕边,笑容里带着对胜利的憧憬。陈旧的物件上凝着硝烟的印记:磨得发亮的铜号边缘有磕碰的凹痕,想来曾被无数只手紧握过;褪色的绑腿布上还留着暗红色的污渍,让人想起战场上的血与火。墙角的展牌上,蝇头小楷记录着他们的事迹,字里行间能读到"年仅21岁""身中三弹仍冲锋"的字句,每一件都在诉说着英烈们为民族存续所做的决绝牺牲。在这里,时间仿佛凝成琥珀,阳光透过木窗棂斜斜照进来,在地面投下格子状的光影,让人在静默中与先烈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走出纪念区,画风陡转,恍若闯入自然的怀抱。这里绿树如云,繁花落英织成锦缎,像是大自然特意为英烈铺就的温柔慰藉。碧沙岗的海棠久负盛名,两百多株海棠树沿小径排开,有贴梗海棠的嫣红如霞,有西府海棠的粉白似雪。每逢春至,满树芳华压弯了枝头,花瓣薄如蝉翼,边缘泛着淡淡的胭脂色,花蕊是鹅黄色的细密小点,凑近了能看见上面沾着的细小绒毛。风过处,落英缤纷如一场温柔的雨,有的打着旋儿飘到青石板上,有的轻轻落在游人的发间肩头,给大地覆上一层蓬松的花毯,踩上去软绵绵的,还带着清甜的香气。漫步花下,衣袂间都染上淡淡的香息,恍惚间竟不知是人间还是仙境。

除了海棠,香樟的浓绿在盛夏里能挤出油来,阳光穿过叶片的缝隙,在地上洒下跳动的光斑;秋日的银杏把天空染成金色,扇形的叶子簌簌落下,铺成一地碎金;梧桐的手掌状叶片在风中哗哗作响,像是在低声絮语;塔松的苍劲枝干直插云霄,松针间还藏着叽叽喳喳的麻雀。这些树木仿佛沾染了烈士的风骨,个个长得挺拔苍劲,树身上的纹路深如刀刻,却依旧向上生长,既为游人撑起浓荫,也为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

公园的小径上,行人三三两两:头发花白的老人在长椅上沐着暖阳打盹,嘴角微微上扬,许是梦见了年轻时的光景;扎着羊角辫的孩童举着泡泡棒在草坪上追逐,七彩的泡泡在阳光下炸开,映出他们红扑扑的脸蛋;穿碎花裙的年轻人举着相机在花丛中定格笑靥,裙摆扫过青草,惊起几只蹦跳的蚂蚱。他们脸上的幸福光晕,与周遭景致浑然一体。不远处的健身区,老人们正娴熟地摆弄着器械:张大爷在太空漫步机上迈着稳健的步子,腰间的收音机里播放着豫剧选段;李奶奶握着太极轮转动,银手镯在阳光下闪着光,伸展腾挪间透着不服老的劲儿,那是生命最本真的活力。望着这寻常的烟火气,心中不禁涌起暖流:如今的安宁祥和,原是无数先烈用血肉之躯铺就的坦途。

园内的湖水澄澈如镜,岸边的芦苇丛里偶尔有蜻蜓点水,漾开一圈圈涟漪。阳光洒在水面,碎成一片跳动的金箔,游船划过的波痕像给湖面系上了银色的丝带。湖中的红鲤忽而摆尾游弋,忽而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像是它们欢快的笑声,落在荷叶上滚成晶莹的水珠。岸边的垂柳如梳着绿发的少女,细长的枝条轻触水面,把自己的影子搅得晃晃悠悠。坐在湖边的六角亭里静观这湖光树影,亭柱上"清风徐来荷香满袖,碧波微动鱼戏莲叶"的楹联已有些褪色,却更添古朴意趣,尘世的烦扰便如涟漪般慢慢散去。

在碧沙岗,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灵动达成了最和谐的共生。它既是镌刻着民族记忆的精神地标,也是承载着市井烟火的休憩港湾。它让我们在海棠花下驻足时,想起那些没能看见春天的战士;在湖边听风时,念及那些从未享受过安宁的先烈。每一次到访,都像重读一本常新的书,总能在字里行间读出新的感动与启示——比如碑石的沉默比呐喊更有力量,比如繁花的绽放本就是对牺牲的最好回应。

离去时,夕阳为整座公园镀上一层金辉,纪念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与海棠树的影子交叠在一起。回望碧沙岗,它在暮色中更显庄重而温情。我知道,它会永远站在这里,看晨练的人们迎着朝阳舒展,等赏花的孩童年年归来,也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人对历史的敬畏与传承。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碧沙岗:历史与自然的交响 (散文)

下一篇郭进拴|放歌中原【二百一十一】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