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华夏游记【二百五十四】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9-08
4247

郭进拴|华夏游记【二百五十四】


        娘娘滩上没有住过娘娘,住着的是平头百姓。几位坐在河边闲聊的老人说,滩上的小村庄里,至今仍然住着几户人家。“如果想过去看看,可以打这个电话,就会有船过来。”一只粗犷的大手,指向岸边水泥堤坝上的一串数字。今年上游雨水旺盛,河水奔流正急,无数漩涡从眼前的水中张牙舞爪爬过,早已打消了我渡河的念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时代的河,即是黄河。《关雎》出于十五国风之《周南》,而周南系指洛阳附近区域,已是黄河中游的尾端,那里的河水中尚且“参差萦塞,左右流之”,足见彼时黄河中泥沙不多。今天的黄河就不同了,20世纪末的一份资料说,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其中9亿吨来自大约11万平方公里的晋、陕、蒙黄河峡谷区。现在,我就站在这片峡谷区内的某个点上,盯着泥沙俱下的河流,幻想娘娘滩上的窈窕淑女。早在春秋时期,黄河以东的晋国遭遇饥荒,向黄河以西的秦国买粮,浩荡的运粮船队即从秦都雍城(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出发,沿渭河而东,至华阴转黄河,又继续向东转汾河,最后转浍河运入晋都绛城(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此次大规模输粟,船只连绵不绝,耗日持久,史称“泛舟之役”。当然,这件事过于久远,所利用的也只是黄河中游壶口以下的一小段,与晋、陕、蒙交界区域的黄河峡谷没什么关系。但是,处于三省交界处的这段黄河水路,确曾有过航运的黄金时代,而且持续时间长达200余年。
         这条航线兴起于清乾隆年间,废弃于民国时期,鼎盛时在清末民初。如果时光倒流,重回百余年前,在河水无冰的季节,站在右手这道峡谷边缘,便可见到满载货物的木筏顺水而下。如果某条木筏从头至尾走完全程,那么它从今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旧磴口黄河码头启程后,将驶过沿河分布的一系列重要地点:磴口县、临河市、杭锦旗、五原县、乌拉特前旗、包头市、达拉特旗、土默特右旗、托克托县、准格尔旗、清水河县,而后进入山西境内,经偏关县、河曲县、保德县、兴县,最终在临县碛口码头,结束长达1100多公里的漫长航程。那些来自内蒙古高原中西部的货物将从碛口踏上陆路旅程,行销至山西北部、中部乃至更远的地区,许多著名的商号因此兴旺一时,一些码头也逐渐成为繁华市镇。
        从峡谷边缘俯瞰,河水兀自流淌,似乎天地洪荒,从来如此,但仅仅百余年前的航运繁华,无数船工的艰辛遭际、生离死别,都已无从想象。现代交通体系的兴起、天灾导致的货源区连年歉收、匪患与兵祸、日军侵华,终于使这条航线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是一条自上而下单向运输的航线,有学者将其称作“晋蒙粮油故道”。那些木筏上装载的货物,除了大宗的粮食、油料,比如产自土默川和后套平原的糜黍、谷子、高粱、大豆、小麦、胡麻、白麻籽之外,还有产自吉兰泰的盐、鄂托克旗的碱、阿拉善的甘草、苁蓉、枸杞、防风……没有煤。
        一方水土一方人,黄河的滚滚而来,波涛汹涌,似乎是一种武将雄健;沿着黄河两岸的黄土高原厚重深沉,有着文豪的风采。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二百五十三】

下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二百五十五】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