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二百七十】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5-24
770

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二百七十】


        除开《西游记》、《封神演义》这样的名作之外,在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中,观音菩萨的形像是经常出现的。可以说,观音菩萨是我国文学艺术长廊中塑造得较为成功的典型形像之一。
“天下名山僧占多”,是《西游记》中的一句名言。
普陀山是我国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南北狭长。自唐朝大中年间开辟成观世音道场以后,几经兴废,历尽沧桑。至民国时期,岛上已建有三大寺、二十八座庵院、一百二十八座茅篷,僧尼达到四千人。形成为“有房皆寺、有人皆僧”,“无处不供观音,无人不说慈悲”的繁荣局面。全岛楼阁叠建,梵刹宏伟。观世音塑像、画像到处可见,是一个典型的“观音乐土”。普陀山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区。
那么,普陀山岛小且偏僻,又悬居沧海之中,何以成为观世音的第一道场呢?佛教经典对此作了记述和解释。《华严经》第六十八卷载:“瑟脉罗居士告善财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普陀洛迦山,彼有菩萨观自在。汝诣彼问:菩萨云何行菩萨行,修菩萨道?’即说颂曰:‘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花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善财童子……渐次达行,至于彼山,处处求拜此菩萨。见其西面,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石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这段佛经所记述,就是佛教故事中有名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拜善知识中的第二十八参——于普陀洛迦山参拜观音菩萨。也成为了普陀山之所以成为观世音道场的佛经依据。
普陀山是先有观音道场,后有观音佛像。而观音佛像的供奉,奠定了普陀山作为观世音道场的基础。
其实,普陀山之所以能成为全国第一观世音道场,其原因并非那么简单。考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佛教经典认为观音菩萨居住在南方海上一个名叫“普陀洛迦山”的岛上,这为普陀山成为观世音道场,提供了权威性的依据。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群岛,“言岛必举舟山”,自古而然。舟山群岛位于南海(古代帝王大多建都北方,故将其所临之海称“北海”,京都以南之海,称“南海”),地理位置与佛经所述相同。一千三百多座岛屿远离大陆,人迹罕至。在海上交通不甚称便的古代,自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素被世人当作“海上仙山”。浙东诸古方志中,就载有秦始皇临宁波,望海中舟山群岛,见岛在云雾中,即以为是仙山蓬莱,便听信徐福之言,遣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长生不老药之事迹。因此,在唐朝,佛教臻于繁荣的背景中,佛教徒依据佛经所述,寻找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作观世音道场普陀洛迦山,是必然的,也是合乎情理的。
中日航路南线的开辟,为普陀山供奉观音菩萨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唐初以前,中日航线走的是北线,即由日本越新罗百济,过黄海,在登莱(今山东)一带登陆上岸。到了唐朝中叶,由于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无礼于日本,日本只好改道走南线,即于日本冲绳越东海抵中国的明州(今宁波)、越州(今扬州)。《唐书·日本传》载:“新罗更海道,更由明、越贡。”现代日本中日文化交流史学者木宫泰彦在其《日中交通史》一书中,利用大量的史料,论证了日本贡舶商舟越东海,经普陀山入沈家门港候讯,后至明州港的航行路线。元朝《普陀洛迦山传》记载:“海东诸夷如三韩、日本、扶桑、阿黎、占城、渤海数百国雄商巨舶由此(普陀山)取道南洋”。于是,自唐始,普陀山成为中国与日本等国的海上交通要道。普陀山既是舟山群岛的外围屿又是外籍船只入中国的第一站,这就为它最终由日僧慧锷供奉观音菩萨而成为佛教名山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据元《普陀洛迦山传》和其他志书载,宋元丰三年(一O八O年),内殿承旨王舜封出使三韩,至普陀山附近遇风涛,便望山作礼,海面上遂风平浪静。及回国,以其事禀告神宗帝。宋神宗便赐建“普陀观音寺”,指定普陀山专供观音菩萨。皇帝的谕旨,使普陀山法定性地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能够成为我国第一观世音道场,成为我国供奉观音菩萨的中心,其缘由并非偶然,而是由众多原因促成的。
老和尚最后说道:“今天在普陀山慧济寺与诸位欢聚一堂,研讨佛教的发展和观音文化,很荣兴。佛教产生于我国孔子时代,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几经兴衰,起起伏伏,在民间有”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的传统。你们那里的白雀寺和香山寺是四大菩萨之一观世音出生修行证果的地方,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普渡众生。你们应该抓住机遇,同心携力把观音文化弘扬光大,进一步提高平顶山市的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造福于民,功在千秋,利在万代。过去,由于历史上的缘由,香山寺在宣传和弘法方面力度不够,使观音修行证果的道场封闭多年,在经济发展上比较缓慢,与南海普陀山相比,有着很大差距。普陀山每年香客不断,为当地创收4个多亿,还带动了舟山、宁波、杭州和上海等地的经济发展,这些地方加在一起,仅靠旅游一项就有几十个亿的收入。同时还吸引了海内外其他企业的投资,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尤其是2003年,这里举行了首届南海观音文化节,《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也及时作了宣传报道,轰动了海内外。一下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数百万信众前来参观游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把你们香山寺的观音文化宣传出去,一定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信徒都会来寻根问祖,共同探讨和推动观音文化的发展。最后,祝愿大家得以诸佛菩萨的洗礼,让我们的心灵如山泉一样清洁无垢,滋润大地的一切众生。”
啊!普陀山,我被你那神奇迷人的魅力所征服,我被你那浓厚的观音文化氛围所陶醉!当我依依不舍地与那位博学多识的老和尚握手离别的时候,我的心、我的魂儿却丢在了普陀山那温馨的怀抱里!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二百六十九】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