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我的鳌头【三百二十三】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5-09
3965

郭进拴|我的鳌头【三百二十三】


        这种门楼当地人叫闪屏门楼。在主宅旁边还有一个跨院,大部分已损坏,只有大门上方的两个字至今还很清晰:履中。也就是“走中间”,有中庸之意。这两个字是清末宣统年间写在泥墙上的,至今还未剥落,令人称奇。古树下也是半坡羊村人聚会谈天的地方。在笔者采访过程中,不少村民聚到了古树下。我们向村民问询半坡羊村的历史,63岁的村民杨栓说,半坡羊村的祖先是从山西洪洞县迁移过来的,不仅半坡羊,河南有很多地方的人最早都是洪洞县的人。杨栓还说,凡是洪洞县的人,都有一个生理特点,就是最小的脚趾头上的趾甲盖是分成两片的。杨栓的说法,笔者此前其实也有所闻,比如前些时笔者采访鲁山县下汤镇龙潭村时,当地人也说其先祖为山西洪洞县人。只不过这个说法在民间一般都不完整,甚至具体的年代也讲不清。而据史料记载,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最终激起持续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帖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元朝灭亡后,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组织了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50年内,先后共计从山西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三百二十二】

下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三百二十四】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