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要杜绝的是没有“烟火气”的“文艺腔”

作者:网络     来源:全息网     时间:2015-09-12
21404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说法。有人说,现在有一种“伪文艺青年”,他们“敏感,呻吟,矫情,明明身无分文还要不食人间烟火,明明缺乏理想还想过得波澜壮阔。成为这样的文艺青年实在是太容易了,不需要你创造,只需要你消费。”

  说得也许有些偏颇,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伪文艺青年”来说,文艺从来不是真正的爱好和追求,只是一种“装腔作势”——有人把这称之为“文艺腔”。

  作家王安忆有一篇文章《日常生活的常识》就说到了这种脱离生活的“文艺腔”。文中举了一个例子:某部电影中,女主人公在送孩子去看完急诊后,来不及吃午饭,只能啃一个烧饼。在王安忆看来,“她很艰难地啃了一口,随即热泪盈眶。这个镜头很是被专家们称道,可实在觉得文艺腔太重了,不像。一个被生活煎熬了多年的人,对这些该是习以为常,早已经具备应付能力了。”而在另一部同样写一个女知识分子的电视短片里,天黑,女主人公下班回家,孩子一人在家已久,“忽然,从门外往床上扔进一只包,紧接着,又扔进一件外套,再接着,就听见油锅爆响了,然后听那女教师朗朗地叫了一声:酱油!小孩子立即应声送上酱油。……这一情景就有常识了,它不是像前者那样顾影自怜,而是,真的很艰辛。”所以,一个打动人心、赢得人心的情节,必然是合乎了生活的情理、常识和逻辑的。如王安忆所说:“……身边的百姓生活的常识,那里面的寻常道理,其实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但就是这寻常道理,因和你我他都有关系,却最为触动。”
 

  前几天,参加了一部名为《匠人》的新书读者见面会。作家申赋渔在书中写了自己故乡的一位位匠人,瓦匠、篾匠、豆腐匠、扎灯匠……那些乡村手艺人,他们的人生故事和命运沉浮。书的装帧由书籍设计师朱赢椿操刀,他向读者们分享了这本书的设计理念,其中的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书中,在每一个匠人的故事前面都留有一页,上面大大地写着这种工匠的称谓。原本这些字打算请专业书法家来写,但后来感到和书中所写人物及故事的气息并不契合,于是决定采用手写,模拟乡村店铺门口招牌上的字,那是没练过书法的乡村普通百姓写出来的字。但恰恰在这种字的身上散发着的,才是真正的乡村气息。

  其实,“文艺腔”本身并不是坏事,真正需要杜绝的是没有“烟火气”的“文艺腔”。因为,文艺和生活从来不是脱节的。成为“文艺青年”而不是“伪文艺青年”,需要置身于生活之中,在生活的“烟火气”里熏陶;需要通过“文艺”这个无形的东西,提升自己的内在世界,或是由此去探索心灵之外广阔的外在世界;需要从生活这部大书里孜孜不倦地汲取养分,进而结茧成丝,回馈生活。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要杜绝的是没有“烟火气”的“文艺腔”,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从《三体》看科幻魅力

下一篇网络文学作者中会走出下一个“琼瑶”吗?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