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饮食与汉语

作者:杨德峰     来源:未知     时间:2012-09-28
21636

中国的“吃”举世闻名,这不仅表现在中国的食物非常丰富,种类非常繁多,而且表现在烹制方法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中国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形成了著名的八大菜系: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湘菜、浙菜、闽菜、徽菜。这八大菜系中,又以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四大菜系最有名,它们已经饮誉世界。

 

中国菜追求色、香、味、形,不仅讲究用料,而且还讲究火候、刀法和造型等,因此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但是由于各菜系的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川菜的最大特点是擅长调味,“一菜一味,百菜百味”。鲁菜擅长河鲜、海鲜的烹制,且以做汤闻名。粤菜以食物广泛而著称,上至飞禽,下至走兽,无所不做,无所不吃,虫、蛇、鼠、猴,都可以入食。淮扬菜注重火工和造型,讲究原汤原味,口味以清淡见称。

 

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中国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在汉语中,有关“吃”“喝”的词语或说法比比皆是,人们对“吃”和“喝”是如此的熟悉,以至于随时随地都可以顺手拈来,加以引申或比喻。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看看汉语与饮食的关系。

 

一、食物

 

在汉语中常常利用食物的外部形状或食物自身的属性,通过比喻、夸张、借代来描绘人物的外貌、心理、行为、好恶等。像“软面团”“菜包子”,比喻性格怯懦无能的人。“刀子嘴,豆腐心”比喻嘴厉害,但心却很软。“闷葫芦”比喻沉默寡言的人。“姜是老的辣”比喻老人经验丰富。“空心萝卜”比喻色厉内荏的人。“奶油小生”比喻面孔白嫩的男青年。“脸像橘子皮”形容脸上的皱纹很多,很难看。“西葫芦脑袋”形容脑袋长得像西葫芦一样难看。“蒜头鼻子”形容鼻子像蒜头一样。“装蒜”比喻假装不知道。“豆芽菜”形容非常瘦。“三块豆腐高”形容个子矮胖。

汉语常常用食物来比喻女性。在古人的笔下,美女常常被描写成:杏仁眼、樱桃小嘴、瓜子脸、项如嫩藕、乳似馒头、指如葱根、口若含贝。这种描写不仅很恰当,而且很生动形象,简直栩栩如生了。实际上,以上这些比喻已经成了经典,现代人也常常用来描写女性。

 

食物的特点在汉语中同样可以为喻。中国人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因此对“肥”“油”就自然有好感。语言中“肥”和“油”常常加以引申,表示利益或好处。例如:“富得流油”比喻非常富裕,“捞油水”比喻从中得到好处,“揩油水”比喻占便宜,“油水大”比喻好处或利益多,“他找了个肥缺”意思为他找了个收入或好处很多的职位。但是“油”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即东西沾上油以后很光滑,由此又引申出“油滑”的比喻义。像“那家伙真油”,其中的“油”就是这个意思。汉语中还有“老油子”和“老油条”的说法,它们多用来借指熟谙世事、明哲保身的人。

 

面粉比较松散、柔软,因此常常用来比喻慢性子。像“你真面”“面瓜”,意思都是动作或反应慢,做事不着急。

 

醋是一种佐食的调料,性酸,但不知何时,人们把它与女性联系在一起了。女人生性爱嫉妒,所以戏称爱“吃醋”“醋坛子”比喻嫉妒心极强的女性;“醋性大发”比喻顿生嫉妒之心。

 

二、与吃有关的动作

 

与吃有关的动词很多,像“谗”“垂涎”“尝”“啃”“嚼”“品”“吞()”“噎”“饱”“撑”等。这些词为每个人所熟悉,因此它们具有很大的能产性,汉语中由这些词组成的词语也非常多。

 

看到别人吃东西,自己也想吃,那么就是嘴馋,由此引发出“眼馋”“垂涎三尺”“垂涎欲滴”。由“尝”字组成的词语或说法也很多,像“尝试”“尝尽了苦头”“尝尝我的厉害”“尝尽了甘苦”“备尝艰辛”“饱尝老拳”等就是。“啃”是一种很费劲的事,于是引申出了“啃书本”“敢啃硬”“蚂蚁啃骨头”等说法。“嚼”是一种费时、费力的事,由此引申出了“咀嚼”“嚼舌”“咬文嚼字”等说法。仔细品尝并加以评价是“品评”,对别人说三道四是“评头品足”,“品位不高”意思是人或事物的层次不高。由“吞”这一动作而引申出“吞并”“侵吞”“独吞”“囫囵吞枣”“生吞活剥”等词语。“噎”这一动作引申出“噎人”“噎得半死”“因噎废食”“噎回去”等。由“饱”引申出来的词语或比喻更多,“中饱私囊”比喻把别人或公家的财物占为己有;“大饱眼福”比喻大开眼界;“饱经风霜”比喻历经坎坷或磨难;“饱学之士”比喻学识渊博的人;“吃饱了撑的”比喻无缘无故做某事。由“撑”这一动作引申出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件衣服撑死一百块钱”等说法。

 

三、味道

 

味道有酸、甜、苦、辣、淡、香、臭等,汉语中常常用来比喻复杂的人生。

 

“酸”字多用来描写一个人的书生气,像“寒酸”“穷酸”“酸溜溜”等等就是。“酸”也可以是人的身体的感觉,如“腰酸”“他鼻子一酸,就哭了起来”。正因为如此,“酸”字又可以引申出表示情感悲痛的意思,像“辛酸”“悲酸”“酸楚”等,都是表示情感不舒服的意思。

 

“甜”是一种美好的味道,因此“甜”又引申出“美好”等意思,像“甜言蜜语”“睡得很甜”“生活甜美”“大有甜头”“苦尽甜来”等,其中的“甜”字都是“好”的意思。“甜”也可以描绘人的相貌言语。形容女孩容貌姣好,惹人喜爱,可以说“长得很甜”“笑得很甜”。“嘴甜”指说出的话让人爱听。

 

“苦”是一种不舒服的味道,因此含“苦”字的词与含有“甜”字的词意思相反,常常含有“艰难”“挫折”等意思,像“甘苦”“辛苦”“苦难”“苦头”“苦酒”“吃过很多苦”等等,这些词语或句子中的“苦”都有不好的意思。

 

“辣”是一种刺激强烈的味道,它常常用来比喻性格火爆、言语尖刻等,多用于形容女人。如“泼辣”“辣货”“小辣椒”“辣妹子”,这些都成了描写女性的专用词语。由于“辣”有“火辣辣、热辣辣”的感觉,所以又引申出“狠毒”“厉害”等意思,像“毒辣”“心狠手辣”。

 

“淡”构成的词语也随处可见,像“平淡”“冷淡”“淡漠”“淡忘”“淡季”“轻描淡写”等等。

 

“香”在汉语中是普遍受人欢迎的味道,所以含“香”的词都表示受重视、青睐。例如:“他在单位很吃香。”“香饽饽”本来是一种食品,可是却也引申为受青睐的人,例如:“你是咱们单位的香饽饽。”“香”还可以引申出“好”的意思,例如:“他现在吃得香,睡得香,无忧无虑。”

 

“臭”和“香”则形成一种对比,在汉语中常有“讨厌”“蔑视”的意思。例如:“臭架子”“臭老九”“臭手”“臭文章”“臭骂一顿”“臭名远扬”“臭不可闻”“臭开车的”等等。除此之外,汉语中还有很多由“臭”构成的惯用说法,像“臭了一条街”“他在我们单位臭得很”“今年这样的衣服臭了街了”“那么好的一个球都让他踢飞了,真臭”等等,真可谓“臭”名远扬了。

 

另外“臊”“馊”“腥”这三味也不是好的味道,由此引申出的用法也都不好,像“臊狐狸”是骂人的话;“馊主意”指不好的主意;“一条鱼腥一锅汤”比喻坏事情虽小,但是影响很大,常常使整个集体受到牵连。

 

四、跟吃有关的工具

 

跟吃有关的工具,也经常出现在汉语中,形成各种词语或固定的用法,用来比喻人间万象。

 

碗是改革开放以后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最多、用法最活的一个字。人们从“碗”的制作材料着眼,创造了“泥饭碗”“铁饭碗”“金饭碗”等词语。“泥饭碗”表示工作无保障,随时都有失业的危险。“铁饭碗”则相反,表示工作有保障,不会失业,如“老师端的是铁饭碗”。“金饭碗”表示称心如意的工作。口语中由“碗”组成的惯用说法比比皆是,像“吃这碗饭”“这碗饭不好吃”“谁坏我的事,我就砸谁的饭碗”“端人碗,听人管”“丢了饭碗”“砸了饭碗”“你得罪他,饭碗就成问题了”等等。

 

刀是用来切菜的工具,汉语中也常常引以为喻,像“二把刀”比喻技术不熟练或不到家。“刀子嘴,豆腐心”中的“刀子嘴”形容嘴很厉害,说话入木三分。“刀架脖子上”比喻事情处于危机之中。“刀山”形容十分危险的地方。“游刃有余”表示技术熟练、精湛。

 

勺在汉语中也有不少比喻用法,像“一勺烩”比喻不区别对待或一网打尽;“漏勺”本来是一种炊具,但也常常用来比喻做事丢三拉四。

 

瓶是一种容器,由于它可以用来盛各种东西,因此就有了“五味瓶”的比喻,表示五味俱全,心情复杂不好受。“新瓶装老酒”比喻外表改变了但内容并没有变化。“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比喻学识浅薄者爱显露,学问大的人不好张扬。类似的说法还有“打翻了五味瓶”。

 

()也有不少比喻用法,像“杯盘狼藉”比喻吃完饭后餐桌上乱糟糟的样子;“全盘”意思为全部;“看人下菜碟”比喻不同的人区别对待。

 

锅是最常用的炊具,因此它的比喻和引申用法也就更多,像“吃大锅饭”比喻平均主义;“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比喻贪婪或贪心;“砸锅了”比喻失败;“砸锅卖铁”比喻不惜一切代价;“背黑锅”比喻替人受过。“连锅端”比喻彻底消灭;“一锅烩”比喻不分好坏或主次,也比喻一网打尽;“打破沙锅璺到底”比喻爱钻牛角尖;“找米下锅”比喻主动想办法;学得不到家,或技术不够精湛,应该“回回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灶也常常用来作比喻,例如“开小灶”比喻个别辅导,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还有“吃小灶”。“另起炉灶”比喻推翻原来的,重新开始。

 

桶是用来打水或盛水的工具,但也同样有不少比喻。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情不安定;“饭桶”比喻没有能力的人;“酒桶”形容喝酒多。

 

吃的感觉有表示厌烦不满的“腻烦”“腻味”“腻歪”;表示憎恶的“令人作呕”“叫人恶心”;表示兴趣的“合口味”“对口味”“胃口很大”“胃口大开”“吊胃口”等等。

 

五、食物的制作过程或方式

 

食物的制作过程或方式,在汉语中也有妙用。

 

做菜的关键在于生熟,“生”“熟”在汉语中有大量的引申用法:熟悉、熟人、熟思、熟练、熟手、熟路;陌生、生人、生分、生硬、生疏、生米煮成熟饭。汉族人喜熟忌生的饮食习惯在汉语中也有所表现:做事恰如其分是“把握好火候”;事情没达到理想的地步叫“欠火候”或“火候不到”;“夹生饭”不能吃;“人生地不熟”是很麻烦的事。

 

中国的烹饪方法十分复杂,常见的有煎、熬、炒、爆、焖、煮、炸等。这些词语在汉语中也经常被引申或借用,用来比喻万事万物。

 

煎是一种烹调方法,可以煎鱼,由此引申出煎熬。“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非常气愤,写下了“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熬的特点是费工夫,因此引申出“熬夜”“这些年总算熬过来了”“熬年头”“三十年的媳妇熬成婆”。

 

炒也有很多引申的用法,如“炒卖”“炒外汇”“炒股票”“炒鱿鱼”“炒冷饭”“炒夹生饭”等等。眼下又出现了“炒老板”“炒经理”等说法,大有无所不炒的趋势。

 

“爆”有“爆冷门”“爆棚”“爆满”“火爆”。

 

“煮”组成的词语相对来说要少一些,像“煮饺子”比喻人很多;“生米煮成了熟饭”比喻既成事实无法更改。

 

六、其他

 

汉语中与吃有关的词语和用法远远不止以上这些。例如“油嘴滑舌”表示说话油滑;“茶壶里煮饺子”表示心里有数;“鸡蛋里挑骨头”表示故意找毛病;“小菜一碟”表示轻而易举;“乱成一锅粥”表示十分混乱;“泡汤了”表示事情失败了;“半瓶子醋”表示一知半解;“露馅”表示阴谋败露;“包子有馅不在褶上”表示有真本事不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表示心太急办不好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饮和食是同本同源的,因此跟饮有关的字,也有很多引申的用法。“醉”可以构成“醉人、沉醉、陶醉、醉心”。“酒”有很多惯用语用法,像“今朝有酒今朝醉”比喻只顾眼前,不考虑将来;“酒香不怕巷子深”比喻东西好不怕没人知道;“敬酒不吃吃罚酒”比喻不知好歹;“酒肉朋友”指只是吃喝朋友,即不是真正的朋友;“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比喻知己相逢;“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真实的意图在别的方面;“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更是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了。

 

阅读指要

 

汉语是汉文化的重要载体。汉文化孕育、浸渍着汉语,汉语又以其独特的个性,对汉人的心理、文化起一种规约与导引的作用,形成许多独特的汉语文化。阅读本文,看看汉语与饮食文化有哪些关系,了解所列举的一些成语、俗语的意义和用法,加深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传统的认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杨德峰,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语言与文化

下一篇什么是现代汉语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