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王剑冰:散文不散

作者:王梦莹     来源:奔流文学     时间:2023-05-26
24444

       绿野新光,雨落横塘润新荷,暑气渐微,各地文友共赴奔流这场竹林之约。5月25日下午,王剑冰老师的到来,让本期学习盛会再次到达一个新的高潮。


       “当今的散文写作,正处于一个热闹期,如果仅从中国的东西南北画一条线,东边余秋雨有余秋雨的面目,西边周涛有周涛的个性,中原的王剑冰虽未有余周的极致,却有他的中庸,中庸并不是中庸,它有它的浑厚与鲜活。”贾平凹先生曾这样评论王剑冰的散文。作为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散文学会会长,王剑冰在散文创作方面的造诣颇深,不管是《绝版的周庄》还是《太姥山》,都深受读者喜爱,其对于散文创作的别致理解和深刻感悟,不断推动着他的读者对散文的认识革新。


       身临竹林之境,需体悟竹林之史,方能著成竹林佳作。巩义市作为“诗圣”杜甫的故里,王剑冰娓娓道来其对杜甫文学书写的滋养,并强调厚重的文化历史经验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在文学创作中,不仅要回顾学习厚重的历史经验,更要学会低头探索人文历史的独特之处,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增加自己作品的魅力与张力。


       何为“散文不散”?王剑冰认为散文不是散,是“形散神不散”。它虽以散文来创文,但并不是散漫的、随意的,而是无拘无束的,好的散文作品能带我们到更远的地方去。所谓的“不散”,即集中,集聚,有根据,是灵魂、风骨和神韵。这要求在创作初期做好充足的资料准备,避免走进“掉书袋”的创作误区,缺少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怀。而“散”的意境则是指当“散”的思维出现的时候,能够被自己察觉到的创作灵感,它是无目的的,并能自洽的认知能力。说到此处,王剑冰认为他的作品《绝版的周庄》就是瞬间迸发的灵感与生活经验的融合,是目的性与无目的的写意。


       散文的创作并非一蹴而就,好的故事需要理性和感性的灵活自洽。王剑冰从他的新书《时光里的余姚》中的《瓦的地方志》说起,讲述其创作时的一些细节:当一片片几乎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的瓦片出现在人们的眼中时,人们并不会发现其所蕴含的感性意味和理性指引,而他将“瓦”隐喻为母与子的情感、故乡的惦念和爱的见证的同时,又通过理性批判,引导读者寻找主我、客我与环境的本质关系,再经过反复打磨,塑造一篇篇关于瓦的故事,为我们拼接出了一个抽象、现实和完整的余姚。


       王剑冰认为丰富而精彩的文学书写,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不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和报告文学的创作,它们都是相通的,需要的是作家独到、深刻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脉络,情感脉络即文学情怀,若没有它,作品便会没有弹性,没有水汽,更缺少力量。他用自己获得报告文学奖的作品《生命的重量》举例,强调创作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我们要学会把握悲情与喜剧的“度”。


       个体的历程是一次有去无回的远征,有些人波涛汹涌,有些人诗意阑珊,我们无法窥见每个人内心的历程,但是可以做到遵循自己内心进行创作。能够唤醒自身与读者感受力和情感的写作,才是有温度的创作,才能更好的让文字转变成滋养人性和人心的力量。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王剑冰在谈及其作品《绿孔雀的天空》时,眼中仍旧闪烁着对现实生活和人们喜怒哀乐好奇的光芒,他如同一个旁观者,克制、热切又细微的观察着关于人类的一切。“不可想象,又充满想象”,他是矛盾体,他若要说“藤”,便不仅要说“藤”纠缠曲折,他要说“藤”是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他又如此恪守着中庸之道,写周庄,就写时代洪流中不同“颜色”的周庄。


       世界如此辽阔,文学内涵如此丰富,这为散文创作展开了无穷的空间,一个有思想且成熟的作家,他的笔触是无处不在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沙漠与大海,长河与落日,都会成为善于观察作家眼里的绝美篇章。我们要在王剑冰老师的指引下,勇敢放飞创作的思维,以“文学是相通的”为翅膀,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自由洒脱,写出最感性,最动人的散文佳作。


(责任编辑:马东)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王剑冰:散文不散,作者:王梦莹,来源:奔流文学,来源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A0mXdzFMQroxCAXbsPqc6A)

上一篇李春雷:文学的根本是什么?

下一篇柳建伟: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关键问题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